2024年光伏行业一卷到底!浙江近30万座分布式光伏站点全部实现智能管控
据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消息,截至2月底,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全量接入浙江全省近30万座分布式光伏站点,实现分布式光伏100%实时监测和控制,为浙江分布式光伏科学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数据分析支撑,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据了解,光伏发电可分为集中式光伏发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近年来,中国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经济性不断增强、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开发规模屡创新高,实现了大规模跨越式发展,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这也给新能源消纳、科学规划和电网运行稳定性等带来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浙江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4148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2878万千瓦,占光伏总装机容量的80%。
“分布式光伏点多面广,叠加分布式光伏间歇性、波动性等发电特征,利用数字化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分布式光伏的智慧化管理水平。”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产品运营室主管严家祥介绍。
如今,浙江依托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将电网设备与分布式光伏电站数据相互关联,研发分布式光伏承载力分析平台、构建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精准预测模型,有效提升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控管理水平。
“分布式光伏承载力分析平台能够精准预测光伏站点的发电量、年发电效率和年等效小时数等关键数据,为我们电站运营管理提供有力指导。”浙江常山同景光伏电站站长祝建伟说。
依托该平台,浙江已实现对分布式光伏出力1分钟级观测。此外,依托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浙江在分布式光伏发展规划方面也有了数据分析支撑。目前,浙江已实现对已接入的近30万个分布式光伏的可开放容量计算,为分布式光伏业扩报装提供理论依据,有效引导分布式光伏投资商科学投资,推动新能源就地消纳,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
借用前段时间网络上很火的一句话来展望2024年的光伏行业:这不是周期,而是旧时代的落幕与新时代的开启。
倘若某些光伏企业不能明白或理解这一轮深度行业性向下的背后的动因,而是借用过往历史的成功经验刻舟求剑,继续选择所谓的“逆周期扩张”,则必将会在这一次新旧时代的交替中遭受毁灭性打击。
结合目前看到的很多行业如此之多的不理性的产能扩张,深信这一轮遭受深度打击的企业还不会在少数,尤其是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主序产业环节这种现象会更为突出!
本轮周期的本质是:光伏电的不稳定性和电网调度的矛盾在当前的消纳比例下已渐渐进入不可调和的阶段,尤其是双玻光伏组件的超长寿命属性更加剧了这一矛盾。
这一系列矛盾最终使得光伏产业成为极有利于资产持有端而不利于制造端的一个行业,这一特点将会在未来的几十年持续凸显。
唯有深度认知理解这一轮行业周期的本质,才能在周期当中做出最正确的决策,才能穿越周期逃离内卷。2024年光伏行业的装机量会轻松突破600GW,回顾2018年531新政以来行业平均40%以上的年复合增速,似乎距离1000GW一步之遥。所以有位朋友问:我们能否跑步超越T瓦时代?我则诚恳的回答:不仅不能,反而将会在T瓦时代彷徨、徘徊。
答案的背后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双玻光伏板寿命三十年,每瓦年均1200小时的发电时长,倘若年均安装1T瓦并累计30年后光伏每年可具备36万亿度的光伏电制造能力,足以满足当前全球的需求,未来50年的电力需求的复合增速设定在2%也是深思熟虑后的合理假设,希望通过电力需求的显著增长来提升光伏消纳天花板是一个缺乏事实支撑的假设。
旧的时代正在落幕,新的时代已然开启。人类的能源需求不会变,“光伏终将成为人类的主流能源”这一基本推定事实不会变。虽然有彷徨,也有徘徊,但身处这个行业的我们仍旧大有可为,只是行业到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此时的我们更应当关注并解决电力市场化交易的问题,电网灵活性改造的问题,储能设施调度与收益的问题以及光伏应用形式多样化的问题。我们接下来努力的目标应当是让光电实现大比例的消纳,让有光的地方就有光伏。
回到2024年光伏行业的年度展望上:得益于光伏组件价格的巨大下滑,今年需求肯定还是有增长的,预计会超过600GW,但需求增加的幅度还是远小于价格下滑的幅度(组件价格从2023年峰值的1.9元滑落至目前的0.9元),所以2024年光伏行业的产值应当来讲还是会负增长的,而且硅料和硅片环节负增长的幅度还会很大。
玻璃和胶膜两大辅材环节
辅材的玻璃、胶膜领域会有一些机会,因为格局会更好,且玻璃的周期早于行业的周期已经基本完成了洗牌,产能得到了抑制。胶膜环节则是因为格局太好了,福斯特的王者地位太强,周期之下方显经营真章,对比起那些潮起潮落、花落花开的浪儿们,我们才能深刻理解福斯特的了不起。
硅料环节
硅料环节目前月产18万吨,由于最新的TOPcon技术电池单片效率更高,且硅片更薄(perc硅片厚度150um,topcon硅片厚度130um)使得现在行业平均1万吨硅料可对应4.6GW组件,一个月18万吨的硅料产出就意味着82GW的组件产出,并且今年还会有100万吨以上的硅料产能等待释放。硅料这个环节就是10年不开张,开张吃10年,那些有积累的企业可以慢慢耗着,而那些在周期顶峰冲进来的企业,则会慢慢耗死。由于硅料的产能可以对应1500GW的组件需求,硅料环节会在很长很长的一段周期里,都是低位徘徊。而且就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4月份,我们还能见到一次显著的价格向下过程,最终会在周期悲观时成交均价维持50元以内的水准。
硅片环节
硅片环节的格局真的是一言难尽,现在几乎70%的企业滑落在亏现金的边缘,再等到石英坩埚没有什么利润后,领先硅片环节的企业利润总和还会继续被压缩。
不幸的是,过段时间硅料价格下跌,还会要遭受一些跌价损失。我还是对硅片环节感到扼腕叹息:想当年隆基和中环硅片环节双寡头地位牢不可破,最有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实现行业整顿,是最有希望实现行业由大乱向大治转变的机会窗口。现如今这个环节的现状我只能说“一言难尽”。
电池片环节
电池片环节由于有对老的perc产能的快速淘汰,整体看topcon产能是供应最不过剩的环节,所以3月份以来电池片环节的回暖行情我认为可以再持续一段时间。但是由于专业化的电池片装备厂商大量存在,使得电池上产能变得十分容易,这个环节的长期竞争格局不太好。
这一轮Perc向Topcon产业切换的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简单地参照了perc的历史经验就认为topcon一定会好,殊不知行业一大批成熟的电池片装备供应商使得一项全新技术从1%~100%的普及进程如此迅速,迅速到头部企业都来不及获得很好的盈利。这里又要应用到竞争相对论:能否赚钱主要是看我们是否能形成与别人的成本差,而不在于这件事情的绝对难度高低,只有我能他不能的事情才能带来持续的利润。
组件环节
组件环节,在2024-2025年期间会迎来逻辑变化:以前组件绝对的拼杀价格以获得市场份额倾销上游产能产品的抓手或窗口,这一竞争策略在上游产业环节利润丰厚时期十分奏效,隆基通过这样的竞争手段在硅片利润丰厚时期攫取组件市场份额,通威则在硅料利润丰厚时期如法炮制。
现在上游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利润了,而且不仅没有利润了很多环节还有亏损,但可能因为一些思维惯性的问题,组件环节一如既往的在进行倾销,但这种倾向不可持续,杀头的买卖有人干,亏钱的买卖没人做,在全面过剩的行情下,越是垂直整合越是有压力,马上4月份了我们将见证一系列光伏巨头公司的年报和一季报,那时大家将会惊讶的发现:原来巨头们在过剩行情下是如此脆弱!
往后组件环节是大厂们通过博弈获取利润的重要抓手,因为再不通过组件环节的博弈来获取利润,一年、两年耗下来,大厂们的生存也会成为问题。
现在topcon组件0.85元每瓦的价格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大部分企业在这个价格下是全环节亏现金的,更别提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和研发费等4项费用。我自己测算:如果长期保持0.85这样的价格,行业每销售一瓦组件,平均全行业从上到下要合计亏损0.2元以上,0.2元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天文数字,您只需要知道600GW=6000亿瓦,便可以感受这个0.2所蕴含的威力。
这一轮周期的本质问题是光伏行业快速增长的产能碰到了电网的瓶颈,而电网瓶颈问题的解决,不光是组件价格便宜就可以,我们要解决储能问题,要解决电力市场化问题。光伏作为一种不稳定的电源要实现大比例的消纳必须让渡利益给电网才行,我们光伏人应当主动向电网提出并网费这件事情,现在国内户用分布式开发费太高(每瓦接近一块钱的开发费),还不如让渡利益出来给到电网去进行储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光伏电的消纳比例。